开国上将王震和许世友:长征路上比武相识,英雄相惜终成生死之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人们都知道开国上将许世友侠肝义胆、武艺超群,殊不知我军还有一位开国上将同样武功盖世、豪气冲天,他就是前国家副主席王震上将。两人因比武而相识,从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两人身上还有许多共同之处,令人惊叹。比如,两位上将都是1927年入党;两位都曾带枪面见过领袖毛泽东;在开国上将排名中,王震排名第五,许世友排名第六;两位上将都深受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信任、喜爱和倚重;两位上将战争年代都曾立下赫赫战功,在建国后都曾身居高位;两位上将政治坚定、有勇有谋、身先士卒、不惧牺牲,在战场上是威震敌胆的“革命猛将”,在和平年代则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革命元勋。

长征路上比武切磋棋逢对手

1936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在四川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当时,王震任红六军团政委,许世友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少林寺出身的武功高手许世友早就听说了六军团有一个岳飞大成拳的传人王震,就特地找来与之切磋切磋。王震起先不肯比,怕伤了许世友,但许世友势在必得,直接出手。王震被动应战,并一招致胜,倒在地上的许世友输得口服心服,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敢于带枪面见领袖毛泽东两个特殊人物

延安时期,在清算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运动中,许世友因不理解想出走打游击的言行被告发而被关了起来,其第二任妻子也和他离了婚,当毛泽东去看望他并做他的思想工作时,万念俱毁的许世友对毛泽东出言不逊、挥拳相向,中央高层决定要处决许世友,许世友拒绝在处决文件上签字,并提出要带枪面见毛泽东,而当时明令规定面见毛泽东是不允许带枪的,毛泽东听后却不以为然,允许许世友带枪还允许枪膛里压上子弹,许世友终于被毛泽东的宽广胸怀和英雄气势所折服,扑通跪倒在毛泽东面前痛哭失声,毛泽东亲手扶起许世友,原谅了许世友的过失,许世友从此跟定毛泽东,成为毛泽东的心腹悍将,在此后几十年的革命战争中,许世友受到毛泽东的器重和重用,多次点将出任要职。

除许世友外,王震也是被允许带枪面见毛泽东的人。王震和毛泽东的渊源颇深,他们都是湖南人,1925年春,时任铁路工人纠察队小队长的王震就曾护送毛泽东回长沙,深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毛泽东对王震充满信任,多次点将王震担任重要职务。建国后中央有规定,凡见毛泽东均不准带枪,唯独王震将军例外。某一天,毛泽东召见王震将军。警卫见其戎装佩枪,将他挡在门外。毛泽东听警卫报告后,笑着说:“王胡子不会害我,除原子弹外,他带什么都不准阻拦。”可见领袖对其信任之重。

两人都偏爱山东兵

许世友抗日战争时和解放战争时在山东战斗了十几年,与山东父老结下了深厚感情,一生偏爱山东兵,他挑选警卫员、秘书和司机,最重要的一条必须是山东人。无独有偶,王震将军也偏爱山东兵,他虽然没有在山东呆过,但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二纵和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就有来之山东的赫赫有名的渤海教导旅。为什么山东兵如此受首长青睐呢?首先,身材高大、体魄强壮的山东兵冲锋对敌时更有优势。其次,山东兵嫉恶如仇、刚烈血性,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梁山好汉特性,具有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关键时刻,战斗越是残酷,山东兵越是顽强;越是伤亡大,山东兵越是敢豁命。第三,山东兵忠厚朴实,做事靠谱能吃苦,服从领导、遵守纪律、勤奋刻苦。第四,山东兵对党对部队忠诚,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绝不轻言放弃使命,绝不背叛首长和战友。正因为这些因素,王震和许世友将军都喜爱山东兵。

英雄相惜终成生死之交

建国初期,王震主政新疆,屯垦戍边,治理边疆,建立了丰功伟绩。1954年2月,王震同志转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许世友建国后先是主军山东,后赴朝作战,1954年回国后,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两人同时被认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这时两位将军就有了工作交集,见面的时间也多了起来,每次相见都是开怀畅饮,相谈甚欢。1979年许世友赴广西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凯旋归来时,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常委的王震将军奉中央之命前去慰问,老友相见,分外高兴。1985年10月22日,81岁的许世友在南京病逝,老战友王震将军带着中央的嘱托,前来南京,看望许世友将军的家属,并传达了邓小平同志批准许世友实行土葬的批示:“许世友在六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这份特殊通行证,是特殊中的特殊。”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