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今大学生就业这么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11
1、供需配置不合理,即没有一个有效的平台来为需求和供给进行匹配
2、大学生素质不如以前,很多大学毕业生是混出来的,学校没有教给大学生职业能力,教材落后,知识落后,教学与社会脱节,大学生就业后无法适应岗位要求
3、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一味求大、求稳、请高薪,一般的工作看不上,好的工作不好找
4、经济危机影响,尤其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全球性的就业率下降
5、企业用人眼光短,只用有经验的,不用没有经验的员工,也不愿意培训大学生,因为培训需要付出成本,培训完了也怕大学生流失
6、用人单位减少招生
以上内容来自《赢在职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第2个回答  2022-01-15

我现在大四,明年即将毕业,但是春秋招都过去了,我还没找到工作,以我自身为例,我们一起分析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
一、社会层面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这个大的就业形势就是比较严峻的。

这是人民网发布的一则报道,报道显示2022届毕业生同比增长167万,将首次冲破千万大军。
这对于我这个2022届的毕业生来说,真的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人民日报的报道

高校毕业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可是受疫情这种不可控的因素影响,社会提供的岗位却在减少。而国家给我们应届生的身份保留的是两年,所以有一些2021届的毕业生其实也还没有找到工作,再加上很多海外留学生都开始回国发展,我们2022届要想拿到一个满意的offer,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个人层面

就业难,说到底是因为我们自身的竞争力不够。

综合能力不够、没有相关实习经历眼光还高。这都成为了我拿到满意offer的阻碍。

在面试的时候,我们不自信,大家一看到面试官就紧张,虽然这也可以理解,但是和别的准备充分,回答问题逻辑清晰的毕业生来说,我们一下就相形见绌了。

面试官再一看你的简历,上面空荡荡的,没有相关的实习经历,也没有相关的获奖经历,没有任何的文字能证明你符合他们的条件。他甚至都找不到问题来问你。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找到工作的几率是很小的。

投递简历

我面试了很多场,现在我一看面试官的表情我就知道,我到底符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就算有些过了初面,但是在接下莱的环节,我还是会暴露我的短板。

面试紧张、不自信

除此之外,我们就业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眼高手低。明明自身能力不怎么样,但是我们堆薪水的期望却过于地高。这也导致了我们在岗位筛选的时候就错过了很多机会。


反正,结合我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找工作要趁早规划,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去找一些相关实践。而且不要太注重才进入社会时的工资,我们更需要注重的是能否提升自己,眼光要放长远一点,毕竟毕业之后,工作是一辈子的事。你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才能找到能回馈你价值的工作。

第3个回答  2013-12-07
  1,中国目前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国际产业链中属于低端,所生产的属于低附加值,无技术含量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所谓的中国制造,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中国大量的企业并不需要多少高素质的人才,而仅仅普通工人即可。以上观点是著名经济学家朗咸平所著。因此针对此的对策在于加速中国的产业升级,让我们国家的企业生产时不只是简单的加工组合,而是有自己一系列的产品设计,研发,包装,销售,售后等工作体系,这些环节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2,有人说大学素质下降我并不同意,因为相对过去 大学录取门槛的确降低了,原来500分上的大学,现在只要400,但有一个重要问题,在降低门槛的同时大学也取消了大学生分配制度,以往进入大学就有美好未来的情况已经没有了,事实上这是把竞争的周期延长了,以前只需要高中阶段的竞争,而现在却延长到了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因此我认为大学生的素质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里面的佼佼者远远优秀于80年代的大学生,前段时间凤凰卫视采访的 80后新贵,就列举了许多80后的优秀者。现在大学里面的确有许多不合格的毕业生,但这是一个竞争必然的结果,现在的大学生里面有,过去的大学生里面也有。
  3,有人说大学生数量过多我也不同意,相对过去大学生数量的确多了,但大学生在整个中国人口里的比例还是很少,以目前这个比例,大学生还称为天之骄子其实不为过,美国的大学生比例比我们高耗几十倍,但我们也没听他们说他们的大学生多,大学生就业很难吧。但之所以就业难,还是前面我提到的观点,产业链的低端使得大量的大学无法进入产品的生产中去。
  综合上面的观点,我认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首先应该是加速中国产业升级,形成一批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另外大学教育应该进行一定调整,针对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第三,国家应做好农村和西部的市场开发,让那些地方成为人才需求的重要市场。
第4个回答  2022-01-22

供求之间不平衡。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时代走向“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大学生不接受现有的工作机会,是由于高校毕业生对工资水平和工作岗位不甚满意,毕业生的期望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实际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且在其工资中体现不出大学生上大学这种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毕业生期望的工作岗位与用人单位实际提供的岗位存在错位现象。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15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3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第5个回答  2019-10-22
回答如下:
这不重要!
如果大学生能够学会空杯状态。开始的时候,地基打牢了,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心智,在来日里,一定会发光发热!还有,初入社会,对待社会的工资要求不要过于太高。请放低姿态,多磨练工作能力,别太看钱!
大学里,就尽量开始实习起来,后期工作便没那么困难。
相似回答